發表時間:2013-02-20 來源:職業衛生網 瀏覽次數: 評論: 頂: 踩:
最近看到一些有關職業衛生文章,尤其是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過程中應用HACCP的論文,覺得蠻有意思的。HACCP是什么呢? 是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的縮寫,中文翻譯是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最初(1960年代)美國制定的,初衷是為宇航員提供食品安全保障。1990年代開始,逐步用于食品加工廠的食品質量保證。專門有關于HACCP體系認證,有專門的認證技術資格培訓。每個食品廠都要通過HACCP認證。
HACCP中有七個環節,它們分別是:
1)分析危害- 檢查食品所涉及的流程,確定何處會出現與食品接觸的生物、化學或物理污染體。
2)確定臨界控制點-在所有食品有關的流程中鑒別有可能出現污染體的、并可以預防的臨界控制點。
3)制定預防措施-針對每個臨界控制點制定特別措施將污染預防在臨界值或容許極限內。
4)監控- 建立流程,監控每個臨界控制點,鑒別何時臨界值未被滿足。
5)糾正措施- 確定糾正措施以便在監控過程中發現臨界值未被滿足。
6)確認-建立確保HACCP體系有效運作的確認程序。
7)記錄- 建立并維護一套有效系統將涉及所有程序和針對這些原則的實施記錄,并文件化。
由此可見,HACCP與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中的“全面識別,重點評價”原則是不謀而合的。對應與上述七個環節,我想我們的工作中也可以模仿HACCP,廣州一些同行就曾實踐過,文章可見我另外一篇日志。
1)分析危害-分析整個建設項目所有工作場所中的生產工藝、原輔料、生產設備等所有生產、勞動過程與環境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直接的、間接的,比如比鄰崗位與車間、其他廠區的等等。
2)確定臨界控制點-識別有可能導致呼吸吸入、皮膚吸入與食道進入的化學因素,以及可能對勞動者產生損傷的物理與生物因素。
3)制定預防措施-包括替代、禁止使用,工程控制,管理手段與個人防護等。
4)監控-兩個方面,用人單位方面的監控,如設置警報器、定期自測,職業衛生監督部門的監測。
5)糾正措施-如果空氣濃度與強度超標,則要采取糾正措施。當然如果某些沒臨界值的致癌物質、接觸對生育有影響的敏感個體等其他情況要盡可能采取嚴格的零接觸例外。
6)確認-用人單位要建立相應的體系文件確保HACCP能正常運作。
7)記錄-對所做所為做好記錄。
轉自網友深圳種菜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