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iy9jj"></strike>

    <tbody id="iy9jj"><pre id="iy9jj"></pre></tbody>
      <dd id="iy9jj"><track id="iy9jj"></track></dd>
      <th id="iy9jj"></th>
    1. <nav id="iy9jj"></nav>
    2. <em id="iy9jj"><acronym id="iy9jj"></acronym></em>

      <dd id="iy9jj"></dd>
      <span id="iy9jj"></span>
      <nav id="iy9jj"><big id="iy9jj"><video id="iy9jj"></video></big></nav>
          當前位置:首頁 > 法定職業病

          GBZ 30-2015 職業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診斷

          文章欄目:職業病目錄 來源:職業病 瀏覽次數: 評論: 頂: 踩:

          前 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進行起草。

          本標準的第6章為推薦性的,其余為強制性的。

          本標準代替GBZ30—2002《職業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診斷標準》。 與GBZ30—2002相比,主要修改內容如下:

          ———修改診斷原則描述;

          ———修改了高鐵血紅蛋白測定值的診斷分級條款;

          ———增加了尿中對氨基酚或對硝基酚作為中毒輔助診斷指標;

          ———調整相關靶器官診斷分級條款使之與急性中毒總論標準相一致;

          ———增加了附錄B常見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種類。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山東省職業衛生與職業病防治研究院。

          本標準參與起草單位:上海市化工職業病防治院、山東省檢驗檢疫局、吉林化工集團公司總醫院、 山東省淄博市職業病防治院、河北省石家莊市職業病防治院、中石化齊魯石化中心醫院、遼寧省職業病防治院、山東省青島市職業病防治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閆永建、宋平平、李思惠、牟志春、張鳳林、田東、楊麗莉、李西西、閆麗麗、李俠、 宮梅、李淑岷、劉風玲、孫素梅、孫秀玖、高麗蕙、陳艷霞、劉茂峰。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的發布情況為:

          ———GB8788—1988;

          ———GBZ30—2002。

          職業性急性苯的氨基、 硝基化合物中毒的診斷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職業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診斷原則、診斷分級及處理原則。 本標準適用于以高鐵血紅蛋白血癥為主要表現的職業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診斷及處理。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6180 勞動能力鑒定 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

          GBZ18 職業性皮膚病的診斷 總則

          GBZ51 職業性化學性皮膚灼傷診斷標準

          GBZ59 職業性中毒性肝病診斷標準

          GBZ71 職業性急性化學物中毒的診斷 總則

          GBZ75 職業性急性化學物中毒性血液系統疾病診斷標準

          GBZ79 職業性急性中毒性腎病的診斷

          WS/T55 尿中對氨基酚的分光光度測定方法

          WS/T56 尿中對氨基酚的高效液相色譜測定方法

          WS/T57 尿中對硝基酚的分光光度測定方法

          WS/T58 尿中對硝基酚的高效液相色譜測定方法

          3 診斷原則

          根據短期內接觸較大量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的職業史,以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血管內溶血及肝臟、 腎臟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結合現場職業衛生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類似疾病后,方可診斷。

          4 接觸反應

          短期內接觸較大量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后,出現輕微頭暈、頭痛、乏力、胸悶癥狀,高鐵血紅蛋白低于10%,脫離接觸后48h內可恢復。

          5 診斷分級

          5.1 輕度中毒口唇、耳廓、指(趾)端輕微發紺,可伴有頭暈、頭痛、乏力、胸悶等輕度缺氧癥狀,血中高鐵血紅蛋白濃度≥10%。 1犌犅犣30—2015

          5.2 中度中毒皮膚、黏膜明顯發紺,出現心悸、氣短、惡心、嘔吐、反應遲鈍、嗜睡等明顯缺氧癥狀,血中高鐵血紅蛋白濃度≥10%,且伴有以下任何一項者:

          a) 輕度溶血性貧血,變性珠蛋白小體可升高(見GBZ75);

          b) 急性輕中度中毒性肝病(見GBZ59);

          c) 輕中度中毒性腎病(見GBZ79);

          d) 化學性膀胱炎。

          5.3 重度中毒

          皮膚黏膜重度發紺,可伴意識障礙,血中高鐵血紅蛋白濃度≥10%,且伴有以下任何一項者:

          a) 重度溶血性貧血(見GBZ75);

          b) 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見GBZ59);

          c) 重度中毒性腎病(見GBZ79)。

          6 處理原則

          6.1 治療原則

          6.1.1 迅速脫離現場,立即脫去污染衣物,徹底清洗污染皮膚。吸氧,鎮靜,休息。

          6.1.2 中毒性高鐵血紅蛋白血癥給予小劑量亞甲藍(1mg/kg~2mg/kg),并輔以維生素 C等治療。 輕度中毒可僅用葡萄糖、維生素C及對癥支持治療?;加?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癥者,不宜采用亞甲藍治療。

          6.1.3 中毒性溶血性貧血可采取堿化尿液的方法,早期應用適量糖皮質激素,特別是變性珠蛋白小體明顯升高者,注意保護腎臟功能;重度貧血患者可輸注紅細胞懸液或洗滌紅細胞。

          6.1.4 必要時選擇適宜的血液凈化療法 (參見GBZ71)。

          6.1.5 化學性膀胱炎,宜多飲水,堿化尿液,適量給予糖皮質激素,防治繼發感染。

          6.1.6 肝、腎功能損害,處理原則分別參見GBZ59、GBZ79。

          6.2 其他處理

          如需勞動能力鑒定者,按GB/T16180處理。

          7 正確使用本標準的說明參見附錄 A。

          8 常見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參見附錄B。

          9 常見生物標志物檢測方法

          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方法主要有儀器法、分光光度法、等吸收點法、氰化物法等;變性珠蛋白小體(Heinzbodies)采用奈爾蘭活體染色方法,變性珠蛋白小體染色后呈藍色或綠色并有折光性。

          錄 犃

          (資料性附錄)

          正確使用本標準的說明犃.

          1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種類很多,多有共同的理化及毒理特性,但急性毒性差異很大,其共同的毒作用是形成高鐵血紅蛋白,可伴有溶血、肝臟損害、腎臟損害。但2甲基4硝基苯胺、5硝基鄰甲苯胺、 對亞硝基二甲苯胺及3氯2甲基苯胺不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臨床表現前兩者以嚴重的肝臟損害為主,對亞硝基二甲苯胺對皮膚具有明顯刺激和致敏作用,3氯2甲基苯胺以化學性膀胱炎為主要表現。 犃.

          2 化學性膀胱炎:苯胺類較易發生,主要是該類毒物及代謝產物經膀胱排泄過程中,對膀胱黏膜的刺激作用。臨床癥狀明顯,有尿頻、尿急、尿痛、血尿、尿失禁、膀胱痙攣等,應與尿路感染相鑒別。 犃.

          3 發紺是由于血中脫氧血紅蛋白增加,表現為皮膚及黏膜呈現青紫現象。當血中脫氧血紅蛋白達50g/L(5g/dL),即可出現發紺。輕微發紺:暴露毒物早期患者出現口唇、鼻尖、耳垂等末梢部位的青紫,可無明顯不適癥狀;明顯發紺:患者全身皮膚、黏膜明顯呈紫色,可伴有血氧飽和度降低,患者伴有乏力、頭暈、氣短等癥狀;重度發紺:全身性皮膚黏膜呈鉛灰色,常伴有呼吸困難、惡心、嘔吐等癥狀。 犃.

          4 接觸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引起的單純肝臟損害,按照 GBZ59診斷;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可引起接觸部位皮炎或全身過敏性皮炎,高濃度可引起化學性灼傷,可按照GBZ18、GBZ51進行診斷處理。 犃.

          5 經皮膚接觸是導致職業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重要途徑,因此,在病因分析和中毒程度判定時,要充分考慮皮膚污染的程度。及時徹底清除皮膚污染也是治療的重要措施之一。 犃.

          6 診斷分級應主要依據臨床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溶血及肝、腎損害程度綜合判定。一般高鐵血紅蛋白10%以上出現中毒癥狀,但高鐵血紅蛋白形成后可部分自然還原,藥物治療后恢復較快,所以不宜把高鐵血紅蛋白濃度作為唯一診斷分級指標。 犃.

          7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的溶血作用與高鐵血紅蛋白的形成關系很密切,但又不完全平行。硝基苯、 鄰硝基氯苯、對硝基氯苯、鄰硝基甲苯等形成高鐵血紅蛋白的作用較強,而間二硝基苯、間硝基苯胺、對硝基苯胺形成變性珠蛋白小體的作用較強,更易發生溶血。變性珠蛋白小體通常于中毒后7h~24h檢出,24h~72h達高峰,>25%易發生溶血,重度中毒常>50%。 犃.

          8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不同。苯胺在體內迅速被氧化為苯胲,然后生成對氨基酚;硝基苯在體內還原后,形成對硝基酚及對氨基酚,自尿液排出。尿對氨基酚、對硝基酚含量能夠反映毒物吸收量,所以可將這兩個指標作為診斷的輔助指標。尿中對氨基酚的測定方法見 WS/T55和WS/T56;尿中對硝基酚的測定方法見 WS/T57和WS/T58。 犃.

          9 鑒別診斷:本病需與能夠導致高鐵血紅蛋白血癥的其他疾病相鑒別,如:腸源性發紺、某些藥物中毒等。常見的可導致高鐵血紅蛋白的藥物或其他化學品有:撲瘧喹、亞硝酸鹽、亞硝酸乙酯、伯氨喹啉、 氯酸鉀、次硝酸鉍、磺胺類、非那西丁、苯丙砜、多粘菌素B、醚類、氮氧化物、硝基甲烷等。急性亞硝酸鹽中毒導致的高鐵血紅蛋白血癥通常不伴有溶血性貧血及中毒性肝損害,應結合病史排除。硫化物中毒產生硫化血紅蛋白,與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臨床表現相似,應注意鑒別。變性珠蛋白小體的出現亦可由其他疾病引起,如不穩定血紅蛋白病、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陷癥等。 犃.

          10 亞甲藍的治療作用:亞甲藍小劑量治療時為還原作用,大劑量時為氧化作用。高鐵血紅蛋白血癥應使用小劑量亞甲藍治療,療效不明顯時,應積極尋找原因,而不應盲目反復應用。 犃.

          11 血液凈化療法:輕、中度病人一般不需要,重度中毒患者伴有嚴重溶血性貧血或肝、腎功能損害時,可根據病情及早選擇適宜的血液凈化療法。 犃.

          12 高鐵血紅蛋白測定,應在暴露毒物5h內采集血樣,由于其本身具有不穩定性,測定應在采血后1h內完成。

          附 錄 犅

          (資料性附錄)

          常見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犅.

          1 苯胺類

          苯胺、氯苯胺、3氯2甲基苯胺、鄰乙基苯胺、三氟苯胺、二氟苯胺、苯胺基乙腈、對異丙基苯胺、亞甲基雙苯胺、氟氯苯胺、苯二胺、鄰甲苯胺、雙乙酰苯胺、4甲氧基苯胺等。犅.

          2 硝基苯類

          硝基苯、二硝基苯(間二硝基苯、對二硝基苯、鄰二硝基苯)、硝基氯苯、3氯2,4二氟硝基苯、對硝基苯甲酰胺等。犅.

          3 硝基苯胺類

           

          《職業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診斷》解讀

          硝基苯胺、2甲基4硝基苯胺、對硝基鄰甲苯胺、5硝基鄰甲苯胺、2,6二氯4硝基苯胺等。

          一、標準出臺的意義

          芳香族氨基、硝基化合物是我國最常見的一大類高?;瘜W品,是苯及其同系物(甲苯、二甲苯、酚)的苯環不同位置上置入不同數量的氨基、硝基而生成的多種類衍生物,常見的品種有幾十種,是石油化工主要產品,廣泛用于染料、藥物、涂料、炸藥、油墨、香料、農藥、橡膠、塑料等制造工業。急性職業中毒非常常見,研制其職業病診斷標準,對指導臨床醫師明確診斷、實施臨床救治、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二、標準專業術語解釋

          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是在短期內接觸較大量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后,出現發紺,頭暈、乏力、惡心、嘔吐、心悸等缺氧癥狀,嚴重者可出現昏迷。臨床檢查主要表現為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血管內溶血及肝臟、腎臟損害等。熱水浴或飲酒易誘發或加重中毒。

          發紺:是由于血中脫氧血紅蛋白增加,表現為皮膚及粘膜呈現青紫現象。當血中還原血紅蛋白達50g/L(5g/dl),即可發生紫紺。輕度者可僅有口唇、鼻尖、指尖等末梢部位出現青紫,嚴重者可全身皮膚呈鉛紫樣改變。

          高鐵血紅蛋白:人體血液內可含有少量的高鐵血紅蛋白,大約占0.5%-2.0%。苯胺等毒物進入血液后,可使血紅蛋白的二價鐵氧化為三價鐵,使血紅蛋白失去攜帶氧的功能,從而導致機體組織缺氧。當血中高鐵血紅蛋白(MHb)含量超過1%時,稱之“高鐵血紅蛋白血癥”。促使高鐵血紅蛋白形成的機制,可分為間接氧化作用和直接氧化作用,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多為間接高鐵血紅蛋白形成劑。形成的高鐵血紅蛋白是可逆的,在停止與毒物接觸后,紅細胞中的酶系統作用能使高鐵血紅蛋白還原。

          尿對氨基酚/對硝基酚: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進入人體后主要代謝產生對氨基酚及對硝基酚,兩者主要通過尿液排泄出體外。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在體內代謝不同,苯胺在體內迅速被氧化為羥基苯胺和對氨基酚;硝基苯在體內還原后,通過亞硝基酚形成苯醌亞胺然后也形成對氨基酚, 最后以對氨基酚的形態自尿中排出體外。因此尿中的對氨基酚含量可作為中毒診斷的輔助指標。

          三、重點說明的幾個問題

          1、本標準適用于出現高鐵血紅蛋白血癥的職業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診斷及處理,對于不出現高鐵血紅蛋白血癥的該類毒物引起的急性中毒則參考主要靶器官損害相關的標準或《職業性急性化學物中毒的診斷(總則)》進行診斷,如2-甲基-4硝基苯胺、5-硝基鄰甲苯胺中毒均不出現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而是以肝臟損害為主要表現,故對其診斷時可參考《職業性中毒性肝病診斷》。

           

          2、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重要特征是形成高鐵血紅蛋白,而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并不具有特異性,并且形成的高鐵血紅蛋白可部分在體內自行還原,使用亞甲藍等還原性藥物治療后高鐵血紅蛋白可被迅速還原,故臨床檢測的高鐵血紅蛋白水平并不一定真實的反應中毒的嚴重程度,故我們在診斷中主要是依據臨床表現,測得血中高鐵血紅蛋白濃度≥10%作為診斷的起點,而未將其水平作為診斷分級的條款。

           

          GBZ 30-2015 職業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診斷 點擊下載

          我要評論

          條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個人意見 驗證碼:

          <>
          職業衛生網微信二維碼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strike id="iy9jj"></strike>

          <tbody id="iy9jj"><pre id="iy9jj"></pre></tbody>
            <dd id="iy9jj"><track id="iy9jj"></track></dd>
            <th id="iy9jj"></th>
          1. <nav id="iy9jj"></nav>
          2. <em id="iy9jj"><acronym id="iy9jj"></acronym></em>

            <dd id="iy9jj"></dd>
            <span id="iy9jj"></span>
            <nav id="iy9jj"><big id="iy9jj"><video id="iy9jj"></video></big></n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