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iy9jj"></strike>

    <tbody id="iy9jj"><pre id="iy9jj"></pre></tbody>
      <dd id="iy9jj"><track id="iy9jj"></track></dd>
      <th id="iy9jj"></th>
    1. <nav id="iy9jj"></nav>
    2. <em id="iy9jj"><acronym id="iy9jj"></acronym></em>

      <dd id="iy9jj"></dd>
      <span id="iy9jj"></span>
      <nav id="iy9jj"><big id="iy9jj"><video id="iy9jj"></video></big></nav>
          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技術

          AQ/T 4248-2015 鋼鐵企業燒結球團防塵防毒技術規范

          發表時間:2015-03-28 來源:職業衛生網 瀏覽次數: 評論: 頂: 踩: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鋼鐵企業燒結球團防塵防毒的設計要求、技術措施和管理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鋼鐵企業燒結球團防塵防毒的工程設計、燒結球團生產過程的防塵防毒技術和管理。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2893 安全色

          GB 2894 安全標志及其使用導則

          GB 6222 工業企業煤氣安全規程

          GB 8958 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

          GB/T 11651 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

          GB 13733 有毒作業場所空氣采樣規范

          GB/T 16758 排風罩的分類及技術條件

          GB/T 18664 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

          GB 50073 潔凈廠房設計規范

          GB 50187 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

          GBZ 1 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

          GBZ 2.1 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

          GBZ 158 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

          GBZ 159 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

          GBZ/T 160(所有部分) 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

          GBZ 188 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

          GBZ/T 192(所有部分) 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

          GBZ/T 205 密閉空間作業職業危害防護規范

          GBZ/T 225 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指南

          AQ/T 4216 鋼鐵冶煉企業職業健康管理技術規范

          AQ/T 9002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燒結 sintering

          將粉狀料(如粉礦)或細粒料(如精礦)進行高溫加熱,在不完全融化的條件下燒結成塊的過程。

          3.2

          球團 palletizing

          將細磨精礦制成能滿足冶煉要求的球狀物料的一個加工過程。

          3.3

          配料 proportioning

          根據燒結礦或球團礦的質量指標要求和原料成分,將各種原料(含鐵原料、添加劑、燃料等)按一定比例組成配合料的過程。

          3.4

          焙燒 roasting

          通過在低于混合物料熔點的溫度下進行高溫固結,使生球發生收縮而且致密化,并使生球具有良好的冶金性能的加工過程。

          3.5

          煤氣設施 gases equipment

          所有輸送和使用煤氣(特別是高壓煤氣)的設施,包括與其相連的其他介質(如蒸氣、氮氣、水等)的管路、設備到與煤氣介質第一個切斷裝置的區域都視為煤氣設施。

          4 設計要求

          4.1 工藝設計

          4.1.1 燒結球團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中的防塵防毒設施應符合GBZ 1的要求,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4.1.2 應優化工藝流程,減少塵毒產生。優先采用先進的工藝和設備,提高生產過程密閉化、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

          4.1.3 鋼鐵企業燒結球團工藝環節及塵毒危害參見附錄A。

          4.1.4 凡從國外引進成套技術和設備,應同時引進或配套相應的防塵防毒技術和設施。

          4.1.5 防塵防毒設施應保證工作場所塵毒濃度達到GBZ 2.1的要求。

          4.2 選址、廠區布局和廠房設計

          4.2.1 廠址選擇

          4.2.1.1 燒結球團建設項目的廠址選擇,應當避開居住區、學校、醫院等人口密集區以及文物、風景名勝等被保護區;應位于生活飲水源的下游,并避免選在飲用水源的附近。

          4.2.1.2 燒結球團建設項目的廠址選擇應符合GB 50187的要求,位于城鎮和居住區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不應位于窩風地段,廠區邊緣至居民區的距離宜大于1000m。

          4.2.1.3 燒結球團廠(車間)與居住區及其他企業之間,應設置足夠的衛生防護距離,按GBZ 1及其他相關國家標準執行。

          4.2.2 廠區布置

          4.2.2.1 產生塵毒物質的車間應布置在廠區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車間縱軸應與當地夏季主導風向相垂直,當受到條件限制時,其角度不得小于45°。

          4.2.2.2 廠區布置應合理布局,減少粉狀物料的運輸距離和中轉次數,避免不合理的交叉和往返運輸。

          4.2.2.3 廠房布置應根據縮短工藝流程和減少塵毒產生點的原則確定,避免塵毒的交叉污染,并有利于建筑物通風、采光。

          4.2.2.4 燒結球團生產區和辦公區、生活區之間應按GBZ 1以及國家相關規定設置一定的衛生防護距離和綠化防護林帶,在衛生防護距離內不得設置經常性居住的房屋。

          4.2.2.5 廠區內辦公區、生活區應設置在燒結球團車間夏季主導風向上風側100m以外。

          4.2.3 廠房建筑

          4.2.3.1 按照GB 50073的相關規定,廠房結構應有利于清除積塵,廠房內墻、屋頂以及地面應光滑平整。墻壁、頂棚和地面等內部結構和表面,應采用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時加設保護層,以便清洗。廠房內應設灑水清掃或沖洗地面等設施。

          4.2.3.2 廠房的排風天窗宜布置在熱源的上方,天窗應有防雨措施。

          4.2.3.3 燒結球團廠主廠房建筑形式及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a) 宜采用多層建筑,應設有相應通風換氣的進風口;

          b) 兩建筑物的間距一般不得小于相鄰兩個建筑物中較高建筑物的高度;

          c) 建筑物的方位,應保證室內有良好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風。

          4.2.3.4 通風孔口的設計應能滿足通風凈化的要求。

          4.2.3.5 具有塵毒危害的作業場所,應設置安全通道,出口不少于兩個,門窗應向外開啟;通道和出入口應保持暢通。

          5 工程技術措施

          5.1 原料貯存及運輸

          5.1.1 原料在貯存與運輸過程中應有可靠的防水、防雨雪、防散漏措施。

          5.1.2 有毒物料或粉狀物料輸送宜密閉,減少轉運點和縮短輸送距離,不宜采用人工或抓斗裝卸。

          5.1.3 大量的粉狀輔料宜采用密閉性較好的集裝箱(袋)或料罐車運輸。袋裝粉料的包裝應具有良好的密閉性和強度,拆包、倒包應在有通風除塵措施的專用設備上進行。

          5.1.4 用于氣力輸送的管道應具有良好氣密性,其閥門及連接點等處應設置防粉塵泄漏裝置和檢查孔裝置。

          5.1.5 在原料、燃料及熔劑的卸料、破碎、篩分、帶式輸送機轉載點等產生粉塵的場所(工序),均應設置防塵系統,原料轉運點應安裝導料槽。

          5.1.6 原料送達的終點礦槽應予密閉,并設置防塵裝置。各料槽頂部皮帶小車的卸料口宜采用膠帶密封。

          5.1.7 進行料倉捅料作業時宜采取機械疏通。

          5.1.8 露天原料貯存區宜設置防風抑塵網,與其他生產區域隔離。

          5.2 配料與混合

          5.2.1 配料室、配料礦槽、混合料礦槽應設置通風除塵裝置,礦槽周邊區域經常進行濕式清掃,防止二次揚塵。

          5.2.2 粉料、濕料礦槽傾角不應小于65°,塊礦礦槽不應小于50°,防止礦塵外溢。

          5.2.3 配料圓盤與配料皮帶輸送機產塵點應設密閉排風罩。

          5.3 燒結

          5.3.1 新建、改建、擴建燒結機的圓輥給料機和反射板,應設有機械式粉料清理裝置。

          5.3.2 燒結機應設置通風除塵裝置,產塵點設置密閉罩。

          5.3.3 點火器應設置空氣、煤氣比例調節裝置和煤氣低壓自動切斷裝置。

          5.3.4 點火前應認真點檢相關環節,保證煤氣排水器正常工作,冬季煤氣排水器應當注意保溫,防止凍裂。

          5.3.5 點火器檢修應遵守下列規定,先有效切斷煤氣,打開放散閥,用蒸氣或氮氣吹掃殘余煤氣;取空氣試樣做一氧化碳和揮發物分析,一氧化碳最高容許濃度與容許作業時間應符合GB 6222的規定。

          5.3.6 在燒結機點火器燒嘴前的煤氣管道上,應安裝煤氣緊急事故切斷閥。

          5.3.7 主抽風機啟動前應檢查水封水位是否符合相關規定。

          5.3.8 在輥式破碎機、帶冷機和環冷機作業時,作業人員應按GB/T 18664選用、配備符合國家安全準入要求的呼吸防護用品。

          5.3.9 帶式燒結機布料器處、輥式破碎機、臺車翻轉卸料處應安裝防塵罩。

          5.3.10 燒結機廠房宜設封閉的控制室,廠房外新鮮空氣能送到控制室內并形成微正壓。

          5.4 球團

          5.4.1 進入烘干設備作業,應預先切斷煤氣,用蒸氣或氮氣吹掃殘余煤氣;檢測設備內一氧化碳濃度,待濃度低于最高容許濃度30mg/m3后方可進入作業。

          5.4.2 加熱爐點火時,應先點火后給氣,如發現火焰被吹滅,應立即關閉煤氣調節閥,經過吹掃置換后,方可重新進行電爐作業。

          5.4.3 進入豎爐及相關設備進行檢修時,應通知煤氣加壓站有效切斷煤氣,打開支管放散閥,并通入氮氣或蒸氣,應檢查一氧化碳濃度和氧含量,待一氧化碳濃度低于最高容許濃度30mg/m3及氧含量高于19.5%后方可進入檢修。

          5.4.4 調火、看火時應佩戴呼吸保護器,保證距窺視口有一定距離,以防中毒。

          5.4.5 烘干機、回轉窯等設施如停車時間大于8h,應關閉煤氣切斷閥,打開末端放散閥,通入氮氣或蒸氣吹掃。

          5.5 煤氣設施

          5.5.1 煤氣生產與凈化的區域布置、廠房設計、設備結構和氣密性試驗應遵守GB 6222相關規定。

          5.5.2 凡強制送風的工業爐窯,點火時應先開鼓風機但不送風,待點火送煤氣燃著后,再逐步增大供風量和煤氣量。送煤氣后,應檢查所有連接部位和隔斷裝置是否存在煤氣泄漏情況。停煤氣時,應先關閉所有的燒嘴,然后停鼓風機。

          5.5.3 應定期檢查煤氣設施閥門密閉性。

          5.5.4 到煤氣區域檢查時,應二人以上作業,應站在上風口一人操作、一人監護并攜帶煤氣報警器,必要時佩戴空氣呼吸器并通知煤氣防護站或煤氣防護組檢測、監護。

          5.5.5 進入煤氣設施內部工作時,應切斷煤氣來源,加盲板徹底隔離,并將內部煤氣吹凈。進入長期檢修或停用的煤氣設施,應打開上下人孔、放散管等,并保持設施內部的自然通風。應檢測一氧化碳及氧氣濃度,符合GB 6222和GB 8958要求后,才允許進入煤氣設施內部工作,作業人員應攜帶一氧化碳檢測儀,配備并正確使用合格的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或軟管面具等隔絕式呼吸防護用品,嚴禁使用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并應設專職監護人進行監護。

          5.5.6 廠區內各煤氣危險區域的關鍵部位應設置一氧化碳監測裝置,按照GBZ 2.1規定作業環境一氧化碳的最高容許濃度為30mg/m3。

          5.5.7 帶煤氣作業時,應有煤氣防護人員在場監護;進入危險區域應按GB/T 18664配備呼吸防護用品。

          5.5.8 煤氣加壓站和煤氣泄漏高風險區域,應設置監測煤氣泄漏的顯示、報警、應急處置和防護裝置。

          5.6 個體防護技術

          5.6.1 應按GB/T 11651和GB/T 18664,為作業人員配備合格的個體防護用品,對作業人員進行個體防護用品的使用、保管和維護等方面的培訓,對個體防護用品的配備和使用情況進行檢查。

          5.6.2 配備的個體防護用品應按規定維護、保養、檢修、清洗、檢驗、入庫和發放。

          5.6.3 在各種物料的混合、配料、破碎、篩分、原料轉載點等崗位作業時,作業人員應佩戴符合要求的呼吸防護用品。

          5.6.4 在爐口捅料及進入爐內作業時,作業人員應穿戴塵毒防護用品,并設專人監護。

          5.6.5 在膠帶修補過程中,作業人員應佩戴防毒面具。

          6 通風凈化系統技術要求

          6.1 系統

          6.1.1 在布置工藝設備時,應為通風系統的工藝(包括排風罩的位置、風管敷設、平臺位置、除塵器設置、塵毒集中處理設施等)的合理布局提供必要的平面和立體空間等條件。

          6.1.2 通風系統的管網設計應考慮管網阻力平衡,設備選型達到通風凈化設計要求。

          6.1.3 工藝設備的運行控制應與通風系統的運行實行聯鎖控制,應確保通風設備先于工藝設備運行和滯后于工藝設備停止運行。

          6.2 設備密閉與煙塵凈化

          6.2.1 對于產生塵毒危害的工藝過程中涉及到的設備,應選用配備相應的密閉罩。

          6.2.2 對產生塵毒的設備和地點應根據塵毒產生的特點、設備的結構和操作情況,按照GB/T 16758的要求,分別采用不同形式的排風罩。

          6.2.3 密閉裝置的結構應牢固、嚴密,并便于操作、檢修。

          6.2.4 兩設備之間處于動態連接時,宜采用柔性材料密封連接,系統應密閉。

          6.2.5 密閉罩上的觀察窗、操作孔和檢修門應具有較好的密閉性。

          6.2.6 塵毒凈化管道系統和除塵器、凈化器的進出口,應設檢測孔。

          6.2.7 當含塵空氣濕度較大時,在進入通風機前,應對其采取防止水蒸氣凝結和凝結水排出的措施。

          6.2.8 物料可直接落入的設備、設施,宜安裝相應的除塵設備。

          6.2.9 宜采用電除塵器,若采用袋式除塵器,宜采用性能較好的脈沖噴吹清灰的袋式除塵器或脈沖濾筒除塵器。

          6.3 系統維護

          6.3.1 除塵器應按其性能和規定的技術要求正確使用,并定期檢測其工作狀態,保證除塵系統達到設計要求,使其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6.3.2 通風凈化系統設備的維護、檢修、更新、改造應納入企業生產設備的維護、檢修計劃中。生產設備進行大修時,通風凈化系統的設備應同時檢修、同時投入運行。

          6.3.3 應制定相應的通風凈化系統管道清掃制度,并按制度定期清掃。

          6.3.4 排風罩不得隨意拆除或丟棄,如有破損應及時修復。為防止排風罩損壞,必要時可增設保護圍擋。

          6.3.5 每半年至少測定一次各通風系統的風量、風壓、除塵效率、排塵濃度等,并記入技術檔案。發現不符合原設計的要求時,應檢查原因,及時采取措施解決。

          6.3.6 進入大煙道檢查或檢修時,先用一氧化碳檢測儀檢測內部氣體濃度并用測氧儀測氧含量,待一氧化碳濃度低于最高容許濃度30mg/m3及氧含量高于19.5%后方可進入,并在人孔處設專人監護。

          6.3.7 在密閉空間作業時,應嚴格按照GBZ/T 205的要求進行。設備檢修應在停車的情況下進行,并將有毒有害介質進行吹除、置換;進入設備內部檢修時,需從設備內部有代表性的部位取樣分析,辦理相關作業許可證后方可進行檢修。

          7 管理

          7.1 管理措施

          7.1.1 企業應制訂塵毒防治的技術措施計劃,并列入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逐步加以落實。

          7.1.2 用人單位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因素檢測,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

          7.1.3 在廠區內應按GB 2893、GB 2894的規定,正確地使用安全標志與安全色。塵毒作業場所及有毒物料的貯存場所應按GBZ 158的要求設置警示標識。

          7.1.4 應加強防塵防毒工作的領導,建立完善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并認真貫徹執行。

          7.1.5 用人單位應根據生產規模和防塵防毒的需要,設置或指定職業衛生管理機構,配備專職或兼職的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具體負責職業衛生工作的管理與職業衛生技術措施項目的實施。

          7.1.6 實行防塵防毒各級崗位人員責任制,用人單位應將生產車間的塵毒治理目標列入各級經濟技術考核責任制中。

          7.1.7 加強防塵防毒設施的管理,生產設備的通風系統應指定人員負責運行操作,應保證防塵防毒設施的正常使用。

          7.1.8 應設煤氣防護站或煤氣防護組,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7.1.9 特殊專業人員應按規定持證上崗工作,嚴格執行本崗位的崗位規范要求。

          7.1.10 用人單位應根據GBZ 1設置生產衛生用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婦女衛生室)和生活用室(休息室、食堂、廁所)。

          7.1.11 對塵毒環境中的作業人員,應執行休息、就餐、洗漱及污染衣物的洗滌管理制度。

          7.2 應急措施

          7.2.1 在煤氣區域作業時,應制定作業方案應急預案和安全措施。

          7.2.2 根據AQ/T 9002制訂煤氣中毒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至少每年舉行一次應急演練。用人單位應與就近的醫療機構簽訂醫療應急救援協議,建立相應的醫療應急救援體系。

          7.2.3 發生煤氣中毒或大量煤氣泄漏等事故,應立即報告,并啟動應急預案,采取相應措施,防止事故擴大。

          7.3 監測與檢測

          7.3.1 應定期檢測車間空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和粉塵濃度,檢測結果定期如實公布,粉塵和毒物檢測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

          7.3.2 塵毒檢測的項目、采樣點的設定及數量、采樣時機、采樣頻率、采樣方法、采樣記錄、分析方法分別按GB 13733、GBZ 159、GBZ/T 160和GBZ/T 192相關規定進行。

          7.3.3 應配備必要的塵毒測試分析儀器及相應的測試分析人員或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技術服務機構進行檢測。

          7.3.4 應有專人監督檢查通風除塵設備的運行操作、計劃預修及備品備件的準備,發現問題應按責任制解決。

          7.3.5 應加強防塵防毒設施的管理,保證設施完好,防塵防毒設施的使用率不得低于90%。

          7.4 職業健康監護

          7.4.1 應建立完善的職業健康監護體系,保證勞動者能夠得到與其所接觸的可造成職業病的塵毒危害因素相應的健康監護。

          7.4.2 按照AQ/T 4216的規定,對從事塵毒作業的勞動者應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包括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應急的職業健康檢查,檢查結果應如實告知勞動者本人。具體檢查項目和周期應符合GBZ 188的規定。有職業禁忌證者不得上崗作業,已被診斷為職業病的勞動者應及時進行治療和定期復查,應當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對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7.4.3 用人單位應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包括作業人員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危害接觸史;相應作業場所職業性有害因素監測結果;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職業病診療等健康資料。

          7.5 教育培訓

          7.5.1 應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訓制度、職業衛生宣傳教育培訓制度、防塵防毒技術培訓制度和檢查考核制度,并嚴格執行。

          7.5.2 用人單位應根據GBZ/T 225的規定,對上崗前的勞動者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和防塵防毒職業衛生培訓,并定期對在崗期間的勞動者進行防塵防毒職業衛生培訓,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和其他從業人員應進行安全培訓。

          7.5.3 通風除塵設備的操作、維修、監測人員應接受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7.5.4 用人單位應對勞動者進行應急教育培訓。‘

          下載:http://www.zaaracollections.com/news/6132.html

          我要評論

          條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個人意見 驗證碼:

          <>
          職業衛生網微信二維碼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strike id="iy9jj"></strike>

          <tbody id="iy9jj"><pre id="iy9jj"></pre></tbody>
            <dd id="iy9jj"><track id="iy9jj"></track></dd>
            <th id="iy9jj"></th>
          1. <nav id="iy9jj"></nav>
          2. <em id="iy9jj"><acronym id="iy9jj"></acronym></em>

            <dd id="iy9jj"></dd>
            <span id="iy9jj"></span>
            <nav id="iy9jj"><big id="iy9jj"><video id="iy9jj"></video></big></nav>